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4:41 点击次数:51
战无不败的第四师团
#深夜读史#
二战时,日本一共17个一级常备师团中,既有残忍无度的兽军第六、第十六师团,也有特立独行的第四师团——俗称为“商贩师团”的大阪师团,他们一系列的谜之操作,气得日本军国主义跳脚,也成为中国军队最愿意遇上的日本军队。
看看,他们都干了什么?
在战场上遇见中国军队,从来不主动开枪,甚至就当没看见;
侵华战争,从1931年局部战到1937年全面战再到1945年日本战败,他们愣是没有打赢一仗;
为了掩盖耻辱,日军高层还要为第四师团进行遮掩和包装;
以至于日军高层只要碰上了大阪师团,就要开始考虑甩锅的问题,因为肯定会败嘛……
展开剩余94%这成为整个抗战史中幽你一默,但是我们却乐见其成。
从骨子里,就不想好好打仗
大阪师团作为日本最老牌的六个师团之一,资历老,战斗力也很强悍,武器装备也是一流的,因此从1888年建制以来,一直被日本当做是自己的王牌部队,先后出战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。
但是,大阪师团旗下有个第八联队,纵使在日本势头正劲的时候,也是屡战屡败,因此被人送了个“败不怕的八联队”的称号,“窝囊废”属性初露端倪,但当时还不影响大局,只是成为了日军内部的一个笑料而已。
侵华战争爆发后,第四师团被编入日本关东军,却成为了关东军之耻。
大阪师团的兵源地为大阪、和歌山,其实单从兵源素质来讲,还是堪称优质——识字率100%。虽然,日军当时的整体识字率已经高达99%左右了,但是大阪师团很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但为何大阪师团拥有优质兵源和一流的武器,却依然成为了“弱军”?
这就不能深扒大阪人的脾性。别看日本弹丸之地的岛国,地方不大,可是地域之间的鄙视链依然存在,还挺严重。
在一些日剧中,会涉及到关西之争,什么关西和关东,关西和京都,在饮食习惯、口味、甚至说话声音上都要争论一番,说白了,就是日本内部矛盾、文化差异的一种外化。
日本的等级制度森严,俨然是古代中国的翻版,但凡事总有例外,大阪这个地方就偏偏不。
一百多年前的大阪
明治维新之后,大阪成为了日本的商业中心,作为日本最早开埠的城市,大阪接触外界早,商业、工业、重工业都十分发达,并在川口地区设旧川口居留地供外国人居住,这就造就了大阪全民皆商的局面。
所谓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大阪人吃了时代红利,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,自然开始诉求商人的利益,对于等级划分那是相当地不屑。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后果,那就是,大阪人对“效忠天皇”这一套就很不热衷,对于没脑子的武士道精神,大阪人更是嗤之以鼻。因为,有钱惜命!
这就导致了,第四师团从建制开始,当兵源都是较为开化、惯于算计的小商小贩小老板、菜贩子、水产商时,这些原本小日子就过得不错的大阪人,自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做做表面文章就行了,关键是,不能做亏本买卖,比如,白白丢了性名,哪怕是为天皇,我的也是——不干!
看军队称号,就不想好好打仗
日本师团都有一个非常作的传统,就是要有个号,第一师团的“玉”、第二师团的“勇”、第三师团的“幸”、第五师团的“鲤”、第六师团的“明”……都在可理解范围内,但是第四师团的“淀”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。
关于这个号的来源和含义,历来众说纷纭,其中最为广为流传的一种便是——由大阪境内的淀川河得名,这条河横穿了境内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。
大阪淀川
由“淀”为号,饱含了大阪师团的思乡情深,最主要是的“水主财”(看来生意做的红火的大阪前商人出身的士兵,深得我华夏文明的风水熏陶啊),淀从水,定从稳,均是寄托了“招财进宝、财源滚滚来”的意思。
都上了战场了,都不忘满门心思的生意经,这战斗表现可想而知。
当然,关于“淀”,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,比如说,这个“淀”是为了纪念一个名为“淀姬”的女人。为什么呢?
淀姬剧照
淀姬(闺名浅井茶茶)是丰臣秀吉的老婆之一,而且是他200多个妻妾之中唯一给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女人。
丰臣秀吉
故事很长,简单说来,丰臣秀吉的根据地在大阪,当他遭遇德川幕府的围攻时,是淀姬前来助阵,可见这个女人不一般。后来因为兵力悬殊,淀姬和丰臣秀赖(丰臣秀吉儿子)不敌,两人剖腹自杀。
丰臣秀吉管理大阪时,据说对百姓不错,大阪也十分富庶,到处都是用生丝、绸缎和金子做装饰,富丽堂皇得堪称翻版中国城市。但是德川幕府得势后却把大阪的繁华一烧了之。
德川幕府
因此,大阪人是十分仇视德川幕府的,断我财路者此仇不共戴天!
而推翻了德川幕府的明治天皇,在组建大阪师团时,用“淀”做号,以纪念一种英勇不屈、视死如归的精神,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,甚至明显有偏爱之意。
但是人嘛,总喜欢道听途说的东西,因为这样的故事版本更有意思。但是也说明了一点,大阪人十分地务实,无论是为了纪念淀姬,还是为了思乡,都是不忘本!
不忘本的人,多少都有点人性,这在后来的战争中,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二战时,大阪师团著名的“三不要原则”,说起来,充满了奸商的狡猾,但是平心而论,这才是真正的智慧,深得中国古代兵法的要义:
第一不要,就是无谓的牺牲,不要付出。
第二不要,就是不合理的战斗,不要参加。
第三不要,穷途末路的敌人,不要追击。
尤其是最后一条,不就是《孙子兵法》的军争篇最后一句:故用兵之法,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从,锐卒勿攻,饵兵勿食,归师勿遏,围师必阙,穷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
而抗日战争时期,看看其他的日本部队是怎么做的,就知道,为什么日本人必败了。
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
这个称号,可是日本人自己起的,可不是中国人送的。
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《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》一文中,曾详细描述了第四师团的各种奇葩事迹。但耐人寻味的是,二战结束后,很多日本师团都打没了,第四师团却保留了番号,今天的日本陆上自卫队依然有“第四师团”,只是应该不全是大阪人了吧。
那么,这支大阪师团究竟做了那些事,凭废柴实力火了圈,让全军嘲笑、让上官避之不及的呢?
窝里横,护犊子,砸了警察局
想当年,陈咬金一介粗人,却活成了三朝元老,可见站对队的粗人蠢人,当权者是喜欢的。
第四师团也是如此,日本天皇一向偏爱。
1933年6月22日,第四师团第八联队六中队的一等兵中村政一,在大阪市天六交叉路口闯红灯,造成了军方和警方的冲突。大阪交警自然不乐意,自己的地盘被人揍了,这面子还要不要了?于是,警方就派人抓了中村正一。
结果,第四师团的师团长寺内寿一也不干了,为了“大日本皇军的威严”,直接砸了警察所,不仅如此,他还要把多管闲事、惹是生非的交警中西忠夫给就地正法!所以,有武器撑腰,就是这么强硬!
眼见局面将要失控,日本天皇出面了才平息了事端,史称“大阪Go-Stop事件”。
本以为“不服就干”的大阪师团会是硬腿子,七七事变之后,日本陆军大本营就把大阪师团编入了日本关东军,结果却是令人日军大伤脑筋。
打仗虽不行,装病第一名
这里要提到一个人,日本陆军中将泽田茂,他也是日军高级军官中少有的“独眼龙”,曾任第第四师团第26任师团长。
这个泽田茂不是个善茬,后来他浙赣会战中大肆使用细菌武器,但是他又在日记中写道:
“(我)明确表示了反对(实施细菌战)的理由,这将在日中关系上留下百年伤痕。”接着他又写道:以这些山野田间的百姓的性命为代价,什么好处也不会有。”
泽田茂
泽田茂任职第四师团师团长期间,1939年5月,日本和苏联之间爆发了诺门坎战役,一连打了两个多月,日军需要增援,首先接到命令的就是大阪部队。换做其他部队二话不说地就出发了,但是呢,大阪师团的官兵们非常善于研究总结。
毕竟,马上要去和苏联人打了,对方的首领还是名将朱可夫,那么第四师团的官兵们就开始想办法研究保命之道。
朱可夫
听闻,他们的师团长当年还是大队长的时候,在某一次接到作战命令后,以治疗青光眼为名住进医院,等他伤愈出院,和他平级的几个大队长都已经“玉碎”了,他就被直接提拔为联队长。
不打仗还能升官?这岂不是无本的买卖?于是,就出现了大量士兵突患疾病的诡异事件,而且病因五花八门。这肯定是官兵们私下里商量好的。
大本营眼见命令下发了,但是第四师团迟迟不动,怒令各联队长坐阵医务室,才制止了这一场闹剧。但是从此也传出了“联队长改行做医生”的笑话。
大本营以为堵住了第四师团装病的路,就能令他们乖乖参战了吗?那是不可能的。虽然,第四师团在接到命令三天后是出发了,可是从海拉尔道诺门坎的路程,他们硬是磨磨蹭蹭地走了8天,期间还有不少掉队的人员。
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是日本第二师团的仙台兵,他们同样是从海拉尔出发,仅用四天到达诺门坎战场,然后被打得损失惨重。以至于,日本大本营只能无奈宣布停战。
诺门坎战役
而此时,第四师团居然还在路上!但是,当他们听到“停战”的消息后,立马表现出惊人的行动力,抱病的、掉队的,都不管“艰难险阻”地急行军,并都于停战当天赶到了诺门坎,并且创造了零伤亡的“奇迹”——因为根本没有参战嘛!
参加诺门坎战役的其他日本军团,丢盔卸甲、战力受损、损兵折将……而第四师团却是兴高采烈、精神饱满、军容整齐、人员齐整……不了解情况的,看了第四师团,还以为是日本人打了胜仗了呢。
日军从上到下都气个半死,却还要对外进行美化宣传,日本报纸《朝日新闻》在头版刊登了《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》,可日军大本营气愤之下还是将新闻标题改成了《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》。
但是大阪师团的士兵们丝毫不以为耻,反而意洋洋:不是他们没有参加战斗,而是苏俄军队知道大阪师团将要到来,就望风而逃了。
好吧,如此阿Q精神,倒也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呢。
无命令不作战
第四师团最负盛名的壮举,大概就是眼睁睁地放走了胡宗南的40万中国军队,事后被友军和大本营问责时,居然还振振有词:我们并没有接到要截击中国军队的命令啊?
1938年我方台儿庄大捷之后,日本人恼羞成怒,集结20万日军,试图在徐州会战中打挫中国军队。大阪师团自然也在征召之内,紧急调集了两个联队,组成南进部队,到苏皖的交界处。
于是,大阪师团开始发扬老传统,磨洋工地赶到目的地构筑好防御工事,就与刚刚突围出日军包围圈的胡宗南部相遇了,整个抗日战争上最诡异的一幕也随之出现了。
身为作战经验无比丰富的将军,胡宗南刚刚率部突围的心沉了下来。对方是装备精良的日本精锐部队,而己方士气消沉、疲惫不堪、还为了突围丢弃了大量物资,这一仗怎么看都胜算不大。
可是,当胡宗南率部退进山里,等了一夜,也没有等来想象中的日军围剿,他又泛起了狐疑,派侦察兵前去查看,这伙日军居然公然在马路两旁生火做饭。
这就有意思了,一般作战前线,是禁止烧火做饭,以免暴露目标给对方送人头的。而日军此举很显然就是在昭告天下:我们在这里,我们要吃饭——你们要走快走,要逃快逃。
胡宗南此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,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,肯定不能后退,可是日本人在路边生火做饭怎么看都是陷阱,但是最终他还是下令让部下从马路上“突围”出去——结果,日本人继续生火做饭、吃饭,就当没看见中国军队中路中间走过……还有日本人看着中国军队闲聊,仿佛彼此根本不是敌对的双方。
不仅如此,胡宗南的数万人就这样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整整行进了7个多小时,大阪师团不仅不放一枪,还躲在工事里不出来,似乎还在祈求中国人快走。
甚至,大阪师团还主动放弃了一些阵地,让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方便……
居然,就这么穿越了日军的防线,胡宗南事后反复推演和确认,才最终确定,日军确实没有埋伏、没有阴谋,就是这么放自己一马。
当时的第四师团师团长松井命菲大怒之下,下令“全力追击”,大阪士兵们自然还是要习惯性地磨洋工,又拖了好几天,中国军队早就跑的没影了,松井的命令成了一纸空文。
从此,大阪师团在中国打响了名号——窝囊废、不会打仗、专拖后腿、有良心(我方立场)。
连日本人都自嘲说,本来要打胜的仗,只要碰上大阪师团,就也要败了。
与八路军做生意
大阪师团虽然作战不力,但是做生意是一把好手。在第四师团内部,常常出现匪夷所思的枪械丢失事件,事后也是不了了之。
这些丢失的军械、甚至重火器,自然是被精明的大阪士兵拿去交易了。
作为甲种师团,又不想着好好打仗,大阪师团手中的枪支弹药和药品,当然不如拿来换成钱,至于与他们交易的不管是何种身份,给钱就是朋友。
《地下交通站》剧照
长沙会战时,阿南惟几委以大阪师团为重任,视其为战斗的主力。这一次,大阪师团难得奋进了一把,正准备进一步进攻长沙时,突然遭遇“日全食”,这在日本的文化中是对天皇的大不敬,为了“效忠天皇”,把日照大神的后代天皇从狗嘴里抢出来,大阪师团就毫不犹豫地撤退了!
撤退速度之快,让追击的中国军队拍马也找不到人,可见大阪师团把战斗力都用在逃跑这一件事上了。
怯战而逃,是要被送上军事法庭的,却被感动不已的日本天皇直接下令,让大阪师团直辖于日军大本营,长期驻守上海去了。
上海啊,这个十里洋场,简直是繁华大阪的祖宗。大阪师团来到了上海,比呆在自己国家还自在,于是迅速恢复商人本色,人人做起了生意来。
他们有武器枪炮和药品,而新四军的野马牌香烟,各得其所,蛮好蛮好。
把仗打成度假
大阪部队不战而逃的事情还有很多,而且,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做生意,就算日军大本营想派个厉害的师团长去好好整治不正之风,不是毫无作用,就是师团长被同化。
山下奉文就是一个被大阪师团同化的典型。
山下奉文接的是泽田茂的班,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胖,180多斤的体重,再参考日本人的平均身高,这绝对是个重量级的选手。不过,此君志不在打仗,而在长肉,或者说他全家的理想都是长肉——他的两个妹妹,一个叫山下照猪,一个叫山下久寿猪。
山下奉文
没想着用下属的命来换取前程的长官,自然是个好官;而一心搞钱还不忘孝敬上司的下属,自然也是“大大的好”,于是,山下奉文带领着大阪师团,以休整为名,在东北佳木斯一下子就修正了将近一年,这一年的时间自然是抓紧机会做生意。
1940年,山下奉文带领着着大阪师团去支援枣宜会战,再次故伎重演,等他们到了,会战结束了。
不能白跑一趟啊,山下奉文平时养的肉此时化作了智慧,一番运作后,大阪师团成为了枣宜会战的最大功臣——因为中国军队被大阪师团的威名给吓退了!
于是,山下奉文开心地升职了,而大阪师团继续没羞没臊地做生意、搞钱。还一度把生意做到了泰国,过了两年好日子,直到日本投降,第一时间带着钱和各种货品回到了日本,脱下军装就开始做生意,绝对是无缝对接。
日本老头街头卖艺
其他战败日本军人灰头土脸,带着满身伤残,回到日本后受尽歧视,很多没有工作技能的,只能上街乞讨,甚至变卖自己的军功章。而大阪师团的上上下下,却是大发战争财,把自己养的红光满面,还积累了不少财富。
很多日本师团连编制都打没了,而第四师团居然一共只死伤了几十个人,这运气简直是逆天了。
当然,今天,我们也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。关于第四师团的种种奇葩事迹,除了徐州会战与李宗南的部队遭遇,以及和八路军做生意之外,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日本人所写的《日本第一窝囊废师团》一文,再几经传闻,而变成了今天的模样。
所以,比起真正的历史,只能以看戏的态度来对待。
第四师团再窝囊、再消极怠工,也是日本的甲种师团,编号靠前,只能说相对地,对中国人造成的伤害小一点,也不能说完全没有,他们手上就没有沾了中国人的血。
而且,商人逐利,他们在中国倒腾各种物资的时候,可是搜罗了不少中国的古董,这其中的强买强卖、豪夺强取,恐怕是说不清的,又因为上不了台面,这期间的危害性恐怕并不比杀人小。
声明: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时时彩4星5星缩水软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